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仰望诗意的生活句子赏析,以及生活需要我们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要我们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周庄水韵重点句子赏析
〖One〗、《周庄水韵》一课以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抒写了周庄的水,还有与水连在一起的事。下面是我总结的周庄水韵,以供大家阅读。
〖Two〗、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Three〗、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Four〗、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Five〗、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Six〗、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著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Seven〗、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著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嫋嫋回旋上升。
〖Eight〗、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是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著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Nine〗、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著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灿,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Ten〗、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
1〖One〗、读完了,讲完了,听完了,可是“周庄水韵”却如一首清新朴素、优雅舒缓、情意绵绵的古曲,久久萦绕在心间。那飘摇的细雨、古老的石桥、静默的老屋;那质朴的小船、唉乃的橹声,还有流连其间、徘徊不去的云影、飞鸟……这一切无不显现著江南水乡的风致、情趣。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
1〖Two〗、在这个题目的引领下,作者又以两句话为全文经纬,将满盘“珠玉”轻松有序地穿连起来,组合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
1〖Three〗、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无论是整体印象还是具体描述,都是围绕着“周庄的水及与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来写,都体现了“在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这一特点。但每一段内容又各有侧重:
1〖Four〗、第一段侧重于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搅动。倒映在水中的……都被……搅碎,碎成……”。本段出现了“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还有“木橹、水面”景物琐碎繁多但绝无杂乱之感,反倒显得错落有致、情趣横生。这当然要归功于包容万物的“水”。是“水”给其它景物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风采的、共同的舞台,——这些景物都被“倒映”于水中。而那支弯曲的“木橹”却充当了舞台指挥的角色,各种景物在它的指挥下舞动起来:它轻轻地在水中一搅,便将这些影子“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最后一句比喻“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小河泛舟的诗意,也因此而生。
1〖Five〗、第二段侧重于“桥”:在小河里泛舟,一个接一个的、古老的、形态风格各异的石桥以及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都成了船上人眼中一道道动人的风景——这不正是卞之琳的诗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古老的石桥,诗意的风景。
1〖Six〗、第三段侧重于“人家”:水饶有兴致地将街道楼宅分隔开来,桥又执意地将其连线起来,多么巧妙而又有趣的配合!“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的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一句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水上的人家,诗意的生活。
1〖Seven〗、三段文字,三首小诗“流水,小桥,人家”,在这里,作者将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以最温柔的情愫、最清新的笔触殷殷地捧到读者眼前。
1〖Eight〗、全景介绍已毕,作者将镜头转向自己先后三次游周庄的见闻描述。第四段首句概括:“我曾经三次游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交代了游览次数,游览方式和所获印象不同。也明确领起下文三游周庄的内容:
1〖Nine〗、一游周庄:时令:仲春;天气:小雨。
20、“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朦胧、清新、朴素,不著色彩不加雕饰的画面,正是作者乘船所见——“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作者以“雾”比“雨”,生动的展现出春雨之细小;以“飘动”饰“雨雾”悄悄地将缕缕春风藏匿于雨雾之中;以“飘忽”画“雨雾”,将风的羞涩、雨的温柔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增加了画面的朦胧隐约之感,给石桥、屋脊蒙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微风一吹,面纱微微飘动,石桥屋脊便“隐约出没”了。多么空灵的画面,多么秀美的景象!其实,画中的景物又何止这些——还有那飘移在水中的小舟,那小舟上“醉景”之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诗吧——游者虽不戴笠、不披蓑,但那迷醉于周庄古韵之中的人,雨中撑起的那把“油纸伞”,那一叶扁舟,那秀美的船娘,船娘手中那支弯曲的木橹,还有木橹摇动时那丝绸般缓缓拂过心房的软柔而醇厚的水声,不都是入画之景吗?这春雨清韵不也是一首最柔最美最清新的诗么?
2〖One〗、二游周庄:时令:冬天;天气:小雪后初晴。
2〖Two〗、雪有多小?——“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怎见“初晴”?——“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小雪对古镇的疼爱是多么的细致,阳光对古镇的怜爱又是多么迫切。古老的小镇,像是一位美丽的仙女,含着羞,带着笑,从一个古老的梦境中踽踽走来,有谁不愿意将自己满腔的爱意献给她呢!所以雪来了,她压低了愉快的声音,放缓了匆匆的脚步,只轻轻地将一袭素衣披在周庄身上,又细细的给她总结衣角……;所以阳光来了,他急红了脸膛,莽撞地推开挡住他去路的乌云,看见周庄安然无恙,他笑了,笑得那样温暖,那样甜蜜。他满怀柔情地捧出一领金色的婚纱,将周庄装扮起来,做他美丽的新娘……
2〖Three〗、作者放宽视野,举目远望,“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然后视线逐渐转移到近处“‘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著阳光”。同是状写“积雪”之态,“斑斑”是就整体观感而言,而“摊摊”是针对“屋脊”“树梢”“石阶”各个区域性位置来说。两个词语准确地将不同视角所见景物特征表现了出来。阳光照耀着积雪,积雪反射著阳光,阳光与积雪交相辉映,晶莹炫目;“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不,仅仅是“版画”未免太呆板了,你看,“在阳光下”,薄薄的积雪正在悄悄“融化”,于是,一切都变得灵动起来:“小街”“檐下”“桥栏”“桥洞”和“小河的石河沿上”,滴滴、缕缕融化的雪水正在悠然坠落、蜿蜒而从容地缓缓流淌……“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重重叠叠,如诉如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作者“细细谛听”努力回想,觉得“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却又无法用人类的乐器模仿。可不,这是宁静而幽远、纯净得不染半点尘滓的天籁之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仅仅用一幅版画怎么能描画出周庄的神韵呢?即使是画,那也应该是一幅“神”画,穿越时空,惊现于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渐渐生动:飞来了玉龙,惹急了阳光;撒白了屋脊,染红了池塘;润溼了纤足,喜啼了鸳鸯。有色有声,情意绵绵。是画?还是诗吧。
2〖Four〗、三游周庄:时令:春夜;天气:“?”。
2〖Five〗、第五段以游踪为线,移步换景,将游历所见的众多景物贯穿起来,使各项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2〖Six〗、第一步:小船在静静的河面慢慢“滑”行。***一个“滑”字,将河面的平滑如镜形象地展现出来。***景物:船娘、船轨迹、橹的划痕、水中倒影。
2〖Seven〗、第二步:小船经过一座拱桥。见闻:音乐、水面。
2〖Eight〗、第三步:船摇过桥洞。景物:花船、农民。
2〖Nine〗、第四步: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见闻:丝竹管弦声、河面。
30、第五步: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见闻:灯光、小河、水面星光、屋脊、天幕、礼花;天空、大地、古镇、屋脊、河水、楼屋、欢呼。
3〖One〗、而这一切景物又被这个神奇的、童话般的夜晚巧妙地编织成了一个奇妙的梦境,在水波荡漾之中,演绎著周庄古老的历史与缤纷的现实。
3〖Two〗、春天本就是多梦的季节,再加春夜温暖,节日盛大而热闹,处处彩灯闪烁,连小河都变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一切都变得虚幻起来,怎不让“坐船夜游”者产生“梦境”之感呢?“梦境”一词可以说是对下文景象最贴切的概括,作者也由此进入了对这次梦幻之旅的***描述——
3〖Three〗、“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变成’了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水面也“变得”清澈剔透,“仿佛”……;还没“来得及”……那花船……消失……,只留下……声……飘绕不绝;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屋脊……“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光点……飞起来,……划出……;……光点“变成”……礼花;……古镇……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屋脊……凝重的墨线“变成”了……彩光;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彩带;“忽明忽暗”的楼屋……我“来不及”看清楚……便在水中“消失”;当……时,他们又……泛起,……“换”了另一种表情;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
3〖Four〗、天上、楼屋、水中;忽明忽暗,有静有动;有人、有物,有光、有影,有色、有声,有趣、有情。人在缓缓移动,周围景象却如憧憧幻影,光怪陆离,变化万千。这不正是奇妙的梦境吗?如果要从梦境中找出诗意的话,我想应该是一首表现“意识流”的新诗。诗写完了,梦也醒了,作者的游历结束了,可是这“梦幻般的夜晚”却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Five〗、难忘什么?难忘旅游节夜晚五彩缤纷的景象,难忘周庄的人们:那位动作娴熟、“轻松”摇船的年轻船娘;那几个“摆弄”丝弦,留下飘绕不绝的乐音的农民;那发出“惊喜欢呼”的“四面八方”的人们。这里的人不仅仅是一位船娘,不仅仅是几个农民,“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一句就点明了许多甚至是所有周庄人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心境是如此的轻松愉快,生活如此的幸福红火。这一切都该感谢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周庄,是她敞开了自己的门扉,抛露了千百年来深居的容颜,吸引了众多看腻了灯红酒绿的景色,过烦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的人们,让他们忽然发现了这样一片世外净土,于是摩肩接踵而来,在他们惊叹周庄的惊世之美的同时,也为周庄的人们带来了滚滚财源。
3〖Six〗、周庄的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像作者那样感到高兴才对,可是我怎么只想哭呢。我哭周庄的伟大奉献,哭古老的周庄的逐渐消隐。我找遍了整个夜空,寻遍了整条小河,搜遍了整条小街;我找到了礼花的彩光,寻得了水中的倒影,搜出了楼屋的剪影,可是周庄呢?那个清秀端庄的周庄到哪里去了?——终于,我找到了,就在那“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周庄终于可以在繁重的劳作之后脱掉那华丽的外衣,卸下那厚厚的妆粉,稍作喘息了。“平静的水面上闪烁著点点星光”,终于让我看到了——夜空是“晴朗”的。前面的“?”终于有了答案。可是那“点点星光”不正是周庄真实的眼泪吗?周庄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哭,哭自己就像落入风尘的女子,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身受践踏却还要强颜欢笑,迎来送往……“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周庄马上收起了眼泪,总结残妆。她知道,今夜,她不能入眠……
3〖Seven〗、再次品读《周庄水韵》,再次欣赏作者自然而巧妙的写法、优美而多变的语言,但我不想也不忍再看旅游节的周庄,只愿再次沉浸于“古老的周庄”这个江南第一水乡如诗如画的情韵之中,让自己慢慢融化——化成石河沿上那绺雪水,静静、缓缓地流淌,一点点、一滴滴,融入石桥下那温婉清灵的河水中去……
[Two]、宿石邑山中的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处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其一,对于描绘主体秋河而言,诗人写出了它先前本在峰前峰头呈现,此刻虽被山峰隔断遮掩,却仍在西天的特点,突出其随时而变,乃至随自己脚步移动而异的情态。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心中对秋河似远却近,似近实远的感觉:数峰西在不同的参照体之下,可以是很远的空域,也可以是很近的距离。因此,此句诗写景传意,实在是虚实相生,曲尽其妙。
其二,数峰在该句,是客体或谓之衬(烘托陪衬)体,诗人在写出空中的秋河被隔而不见的情形之同时,也用一个数字表明了峰连嶂叠的山况。作者以简约的词句,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如果说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侧重于写出石邑一带山峰峻峭插天的高度,这是纵向的,那么,此句的数峰则道出其群峰错列的广度,这是横向的。这不只是角度上的互补,也是内容上的充实了。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块儿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Three〗、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诗的[Three]、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在王维之前,南齐谢朓《酬王晋安》诗也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句意,写出了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有了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明字也妙。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One〗、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Two〗、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Three〗、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Four〗、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Five〗、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唯美诗意的句子。
[Three]、生活需要我们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要我们有仰望星空的诗意
〖One〗、当年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唤醒很多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让我们对美好的生活有了一种向往和期待。
〖Two〗、以前总以为诗和远方离我们好远好远,似乎要攀很多山,走很多路才能有幸看见。
〖Three〗、后来繁华看遍才发现,油盐酱醋茶,也可成诗。
〖Four〗、生活的本质就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既谋生,又谋爱。
〖Five〗、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Six〗、其实就是对生活的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个日出、日落,用心感悟每一场花开、花落,不忽视人间烟火,不放过每一次朝夕。
〖Seven〗、如今,在这繁华、喧闹、匆忙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对生活的仪式感。
〖Eight〗、古有黛玉葬花令人潸然泪下,沐浴焚香修身养性,抚琴赏菊陶冶情操,这何尝不是种美好的仪式感?
〖Nine〗、它无需给任何人看,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Ten〗、就如村上春树所说的:“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在把本来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它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1〖One〗、其实,生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1〖Two〗、如果说人间烟火是底色,那么浪漫情怀就是意趣。
1〖Three〗、它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1〖Four〗、需要有一种把生活过得精致的奢侈,一种悠闲的心情,一种不凑合的生活态度。
1〖Five〗、生活的底色永远是温暖与希望,保持一份素简清欢,浸透了人间烟火,才能察觉出生命的真谛。
1〖Six〗、或许我们该让生活慢一点,庄严一点,生命的颜色也就会多一点。
1〖Seven〗、有时候,诗意的生活点缀,是生命前行的微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